第40師
陳明昭先生訪談
出生年份:民國20年
籍 貫:浙江省平陽縣
退伍軍階:陸軍上士
受訪時間:98年3月31日
訪問地點:高雄市陸軍宿舍
主訪人:彭大年
記錄整理:孫建中
家世背景與從軍經過
我是浙江省平陽縣人,民國20年生,家裡世代務農,家中有兄弟兩人,我是次子,上有兄長1人。以前大陸農村的教育十分落後,不僅學校很少,而且沒有實施義務教育,加上家中經濟貧困,因此我自幼失學,在家幫忙務農。
民國36年,因國共內戰,國軍兵源短缺,於是政府在各地徵集壯丁入伍當兵,一般人稱之「抽壯丁」。我大哥被「抽丁」到,必須要當兵,但他不想當兵。經得父母同意後,由我頂替大哥去當兵,那年我年僅16歲。
我入伍後分發到空軍警衛旅(旅長范麟)擔任二等兵;團長是歐陽志華上校,駐地在上海江灣機場。當年空軍在上海有兩座軍用機場,一座在太倉,一座在江灣。印象中駐江灣機場空軍所使用的機種。主要是美製的P-51型野馬式螺旋槳戰鬥機。
空軍警衛旅的改編與駐防金門
空軍警衛旅的士兵年齡較大,甚至有些士兵的年齡超過30歲,就籍貫而言以四川人居多,我入伍時才16歲,算是部隊裡最年輕的士兵,因此班長都叫我「小鬼」!部隊的主要任務是警戒機場的安全,我們士兵的工作很單純就是站哨,站哨是拿著美製卡賓槍。一般而言空軍警衛旅的生活算是不錯,官兵穿著的制服是接收日軍遺留下來的黃土色卡其布軍服,官兵都穿蓍皮鞋,伙食也不錯。當時二等兵的月俸是一塊「袁大頭」。
民國38年5月,共軍進犯上海,空軍警衛旅奉命移防台灣,海軍派了3艘戰車登陸艦來載運我們,當軍艦駛離吳淞口時,我們在艦上已可以清晰的聽到遠方傳來隆隆的砲擊聲。官兵到了台灣在基隆下船,全旅移防高雄旗山、美濃一帶整訓。那地方沒有營房,所以部隊是暫住在學校裡,在台灣駐防沒多久,因為福建戰況吃緊,部隊奉命至高雄搭船移防金門。
空軍警衛旅移防金門後,部隊改番號為陸軍第40師,師長是范麟,副師長是陳維金,隸屬第22兵團(司令官李良榮)第25軍(軍長沈向奎)。改番號後,陸軍第40師轄第118團、第119團及第120團。此時我是在第118團第3營第12連擔任二等兵。第118團團長是歐陽維發上校,營長是李世華少校,第12連連長是張家發上尉,張連長是中央軍校第17期畢業。第12連編制轄3個排,每一排轄3個班。全連120餘人,係屬機槍連,武器裝備僅配賦有7.92公釐馬克沁(Maxim)水冷式機關槍及卡賓槍,但沒有迫擊砲可供運用。
第118團移防金門後,部隊分駐金門各地。我連駐在水頭,由於金門當地沒有營房,所以官兵借住在當地民宅或廟宇裡。以前部隊在台灣時,伙食還不錯,移防到金門後,因為當時金門農產不足,因此駐防金門期間伙食比台灣差很多,部隊主食雖然是大米,但副食方面卻只有花生和手指般大小的鹹魚乾,生活相當清苦。另外,初到金門駐防期間,覺得金門百姓循規蹈矩,對國軍也相當尊敬與客氣,但我們甚少有機會與當地百姓互動或接觸。
血戰大嶝島
陸軍第40師駐防金門不久,大約在民國38年9月間,根據情報獲悉,共軍將進犯金門北海岸前方大嶝島。於是第40師第118團(團長歐陽維發)、第119團(團長吳屏藩)兩團奉命移防大嶝島,增援防務,第120團仍留駐金門。我們從水頭搭船到大嶝島,移防時士兵都不知道共軍何時會攻打大嶝島,大家還以為只是一般的部隊移防。
部隊搭乘木殼船到了大嶝島,下船涉水上岸後,大家對大嶝島的觀感是,一座遠比金門還小的島嶼(陸地面積僅9平方公里),距離大陸不足2,000公尺,比金門距離大陸還近。當年大嶝島上居民稀少,十分荒涼。第118團移防大嶝島後,負責守備大嶝島以東之守備任務,大嶝島以西為我師第119團任守備任務,師指揮所位於陽塘;我營為團之預備隊,也駐防陽塘,於守備大嶝期間全營主要都從事挖壕溝,構築簡易的防禦工事。
第118團在大嶝島駐防大約1個多月,這段時間對岸的共軍未聞有任何動靜。直到民國38年10月9日,早上6點天剛亮,共軍(第29軍第259團配屬第28軍第251團1個營,大約1個加強團兵力)利用海水退潮,由大陸涉水進犯大嶝島。時我第12連(該營機槍連)前推部署於第一線陣地,立即全力反擊。當時,共軍進犯大嶝島的作戰方式很特別,他們擔任第一線衝鋒的部隊,全都是手執手榴彈,拿著槍的士兵殿後,而且有共軍幹部尾隨後面鞭策作戰;他們擅長發動人海戰術,其目的就是要先消耗我守備第一線之彈藥。此外,共軍對岸的砲兵,亦向大嶝島進行密切持續的射擊。
我118團官兵與共軍歷經一番激烈戰鬥後,敵我傷亡均十分慘重。據聞由金門增援的第11師31團有1名營長,不幸殉職成仁。不久我軍接獲命令,要我們從大嶝島,向小嶝島方向轉進。由於小嶝島距大嶝島約2,000公尺,退潮時,兩島之間可涉水通行。於是第118團與第119團兩團所屬官兵接獲轉進的命令後,開始在大嶝的海邊聚集待命轉進,於10日夜間,利用退潮時機,涉水轉進至小嶝島。
部隊轉進至小嶝島後,官兵均感疲憊不堪。小嶝島比大嶝島小的多(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),不易防守。為了防範共軍攻擊,故部隊不宜在小嶝島停留過久,遂立即請求上級派船,11日上午將部隊撤回金門。
第40師第118團、第119團在大嶝島作戰3天下來,兩團官兵傷亡十分慘重。部隊回到金門後進行清查,我第12連120餘人,戰後僅剩20餘名,可知其戰況之慘烈。
戰後感言
陸軍第40師自大嶝島作戰返防金門後,不久即調防台灣。回到台灣後,我離開第40師,並經由浙江同鄉介紹到國防醫學院工作,之後又待過一些部隊。民國70年,我在陸軍高雄港口司令部服務時,以上士軍階退役。
自軍中退役後,我在高雄旗津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後,有感年事已高,又是單身,在長官的安排下,住進陸軍第8軍團列管的高雄市青年二路單身宿舍。以前宿舍居住不少單身退役軍官,軍階最高者為上校,還成立有自治會及辦公室。隨著歲月的流逝,老兵快速凋零,目前宿舍僅剩下10多位陸軍退役軍士官居住。就我而言,對於清幽單純的宿舍生活環境感到滿意。
回顧大嶝島作戰,因為當年我只是一名士兵,對全盤作戰經過情形,知道的十分有限。謹就我的親身經歷,在此提出一些感言;陸軍第40軍原是空軍警衛旅改編,官兵素質與士氣雖然還不錯,但畢竟不是一般久戰沙場的戰鬥部隊,所能比擬的;空軍警衛旅主要任務是警衛機場的安全,因此官兵的軍事戰鬥訓練稍有不足,官兵亦缺乏實戰經驗,且缺乏配賦重型武器。儘管如此,共軍進犯大嶝島後,我島上官兵仍然奮勇作戰,抱定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的決心,最後才奉令轉進金門。
大嶝島戰鬥是金門保衛戰的前哨戰,由於大嶝島戰鬥之故,有助於國軍更加確認共軍渡海進犯金門的企圖,於是在大嶝島、小嶝島相繼失守後。國軍更積極加強金門的戰備防禦工事,拉長古寧頭戰役作戰準備期程。並使友軍源源不斷的加派部隊增援金門。共軍在攻佔大嶝島、小嶝島不到兩週後,果然渡海進犯金門,但國軍在戰前充分增兵的防備下,一舉擊敗共軍,澆熄共軍氣焰並奠定古寧頭戰役勝利的基石。
料來源: http://boxun.com/hero/201010/xsj1/18_1.shtml
中華民國國防部史政編譯室98年初版之《碧血丹心: 古寧頭戰役60週年參戰官兵口述歷史》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