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念金門戡亂戰役勝利六十一週年

金門戡亂戰役概述
中華民國國防部

 

戰前台海一般情勢

台灣海峽東臨台澎,西接大陸東南海濱,形成南北縱長之海上交通孔道。金門、馬祖分峙於廈門港外及閩江口;由於我東南沿海地區地理位置特殊,故於戡亂作戰迄至民國38年春以前,始終位居大後方之地位。值此期間,國共戰火均遠在長江以北,部分地區除有土共、盜匪之徒,零星肆擾外,大體尚能休養生息。但民國38年元月10日國軍自徐蚌會戰失利後,戰火逐漸蔓延至華中地區;38年4月20日起,共軍橫渡長江天險,同年12月7日國府宣布自四川成都播遷來台。
國府播遷來台之初,處境固然艱危,惟盱衡當時情勢,不顧橫逆沓來,毅然重新檢討軍政大計;其在戰略上決必確保金馬,鞏固台澎,並建設成為中興復國之基地。其中尤以金門諸島,因位居大陸東南邊緣,北與馬祖列島毗連,且在形勢上,可西扼大陸東南各海口,東屏台澎地區之安危。
民國38年10月,國軍與共軍在金門進行了一場戰役,其結果除維繫我炎黃命脈外,亦奠定我國60年來的發展基石。綜觀38年局勢,對國軍全般態勢而言,實屬十分不利,然而我金門守軍處於劣勢,人數又少於共軍之情形下,卻能以少勝多,更突顯出金門古寧頭戰役的重要意義。

作戰經過

緒戰—大嶝島戰役
大嶝島乃為福建省同安縣,屬蓮河、東園以南,金門以北之一個小島,每每退潮期間,其東、北兩面海灘與大陸連成一片,無需舟筏,僅賴徒步即可抵達。
大嶝島為一東西橫寬,約為南北縱長一倍之三角形小島,島南陽塘高地為全島之制高點。島北距蓮河、東園、梁厝及江厝,均各約1,000公尺,東距小嶝約2,000公尺;低潮時,可涉水通行,南距金門6,000公尺,雖波濤滾滾,尚可藉舟楫相通。
民國38年10月上旬,廈門外圍各橋頭陣地,砲火交織激烈,共軍第10兵團司令員葉飛,原期先於10月9日,由其第28軍掠取大、小嶝,並預於3日後(即12日),以第28及第29軍,同時對金門、廈門等地進犯。因之,大嶝戰鬥,遂在廈門尚未淪陷前,首啟戰端。
我第22兵團於奉令防守金門之初,即指派第25軍第40師轄第118團、第119團(欠第120團),分駐守大、小嶝。第40師師長范麟,為期能強化固守,以上下蟳窟與雙滬連成之線,將該島分為東西兩部,以第118團(團長歐陽維發上校,欠1營)及第119團(團長吳屏藩上校)分任東西兩地區之守備任務。第118團第3營為預備隊,控制陽塘高地,師指揮所則駐守陽塘核心。由於該島大部分地形,均為平坦開闊,我守軍為賴村舍逐次加強野戰工事,形成面的據點防禦體系。
民國38年10月9日0600時起,共軍發動26門火砲(一個團以上之砲兵部隊),突然向大嶝全島,實施地毯式猛烈射擊,自晨至暮,迄無間斷。直至是日2000時(時值最低潮),共軍以第84師第251團第2營及第87師率第259團第1、2、3營,共計4營之兵力,在其砲火掩護下,分向大嶝島北、西兩面,展開突擊登陸,我守軍當即奮起迎戰,其中以崎口下方面作戰,最為激烈。
時第18軍第11師第31團原奉命於10月9日夜,到達大嶝接替第40師防務(第40師準備調赴廈門馳援參戰),詎料共軍來犯,不僅使該師無法撤離,且使第31團之海上運輸,亦因敵砲火射擊有所妨礙,勉力於午夜在雙滬逐次登陸。
該團瞭解當前態勢後,接受第40師作戰管制,暫時控制雙滬之地,旋即為第40師預備部隊。戰事持續至10日凌晨0100時許,敵我雙方駁火猛烈無比,其陣地泰半被毀,守軍傷亡尤重,乃逐次退守上下蟳窟亙雙滬之線。0300時,共軍猛犯上下蟳窟,我守軍第119團,為爭奪此一要點,曾一再發起逆襲,迄未使共軍得逞,此一戰鬥敵我均付出慘重代價。戰至10日拂曉,范師長為保存戰力,下令轉進山頭(陽高以北高地)亙雙滬之線。
破曉之後,我軍居高臨下,對當前狀況,瞭若指掌,乃以預備隊(第118團第3營),向山頭正面強行逆襲,迫使共軍退兵。至午後1500時,再以第31團1個營,向雙滬方面共軍左側,斷行逆襲,重創共軍;由於我一再主動展開逆襲,戰局由是趨於穩定,演成對峙之局(山頭亙雙滬之線)。
此時,據守雙滬之第31團一再發起逆襲,頗有斬獲,惟在戰鬥之際,該團第1營營長劉新民陣亡,范師長為顧及敵眾我寡,必須保存實力,即下令轉進雙滬地區重新恢復陣地,相機殲敵。10月10日午後,第22兵團李良榮司令官有鑑大嶝守軍孤懸,支援不易,遂於當日1600時,令飭大嶝守軍:「應主動設法向金門本島轉進」。
范師長奉令後考量當前作戰局勢,當下決心利用夜暗退潮期間,先向小嶝徒涉轉進,再由小嶝船運接駁回金門;值此,隨後召集各部隊長面受口頭命令,指示第118團第3營派兵一連,擔任轉進掩護,師主力(含第31團)於10日1730時,在陽塘東南附近蔭蔽地區集結,1800時按第31團、第119團,師指揮所及第118團(欠)之順序,由陽塘展開徒步涉水轉進至小嶝島。登上小嶝後保海岸之線,旋即集結,待命船運金門。
由於共軍之後續尚未到達,而與我對峙之敵又因曾遭我一再逆襲,折損重大,故對我之行動,竟毫無發現,因此在無任何干擾下,我軍得以順利轉進。
小嶝距大嶝,雖僅約2,000公尺,但在視野欠佳的黑夜裡,卻是一片迷茫,且其間並有數條深溝,水深可及胸前;期間遍佈漁民養蠔石塊,堆疊海床,寸步難行,稍一不慎,便皮開肉綻;此一轉進涉水行動,由第31團官兵先導,於黑夜間摸索前進,為搶潮汐途中未能稍有歇息。行約時許,但見左方敵槍聲火光大作,向我行進隊伍周遭掃射;所幸漫天漆黑掩護下,我軍毫無損傷。
此際,該團第3營營長章乃安向陳以惠團長報稱,已至漲潮期間,與其葬身海底,不如再登上岸與敵再戰一拼!惟陳團長再三考慮後,仍繼續率部前行。時發現右前方有探照燈投射下來,(其後得知該光源為金門官澳)若干士兵不知,向投射燈源處前行,以致身陷大海。
陳團長得知小嶝即在大嶝之東,明月即屬正東,故傳令依明月為指引,於辨明方向後,全團遵此要領繼續前行:稍會,途經一礁石,章營長令勤務攙扶陳團長登上礁石,並報稱:「潮水將至不如在此,俟潮水退後再前行」。此意甚佳,惟該礁石難容全團官兵歇息,於是仍鼓足餘勇,僅行數十公尺後,便一舉全數登上小嶝島,後續第40師亦陸續抵達,經清點官兵約有2,000餘名。
當我大嶝主力轉進小嶝之際。大嶝島上徹夜砲聲隆隆,迄至11日破曉,砲聲始熄,然槍砲聲,仍此起彼落,我負責掩護撤退之一個連(第118團第3營派出),尚不忘拼戰至最後一槍一彈,其忠貞氣節,可謂壯哉!
10月11日0830時,由金門防區駛來兩艘木船停泊後保,各部依次登船,分批運抵金門沙美。此一作戰,除第31團接戰時間較短,尚存有1,000餘名官兵外,其第118團、第119團所屬官兵,犧牲慘重。
大嶝轉進作戰,作戰時程與規模不大,但對金門古寧頭戰役影響卻至為深遠。此役,我官兵雖蒙受重大犧牲,但使共軍欲圖同時進犯金門、廈門之迷夢,頓時破裂,且打亂共軍一舉攻克金廈之企圖;間接迫使共軍對金廈地區,重新調整部署與改變策略,亦使我軍自10月12日至24日止,爭取12日以上之時間,快速調整防區作戰實力,使我金門防區各部隊,得以集中優勢兵力,從容奮力應戰。



詳情請連結資料來源: http://www.duping.net/XHC/show.php?bbs=11&post=1099897

http://peacehall.com/forum/201010/zwkl/734.shtml

 

轉錄蕩寇志——纪念金門戡亂戰役勝利六十一週年 中華民國國防部:金門戡亂戰役概述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