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寧頭的前哨大嶝之役

民國三十八年(19499月底,共軍陷廈門,大陸沿岸的澳頭、蓮河、石井等要地相繼為共軍所奪,此時金門外圍國軍僅控制大、小嶝與大、小伯等小島。而駐防金門的22兵團,下轄第5軍、第25軍與青年軍201師,其中第525軍剛結束福建地區作戰撤往金門整補,不僅部隊殘缺不全,裝備亦感缺乏,全兵團總兵力僅有20000多人。此時在面對10餘萬的共軍環伺下,為確保金門,國軍不僅爭取時間,加緊構築工事,並調整防務部署,增派12兵團18軍馳援金門。

此時,位在金門本島8300公尺處的大、小嶝二島是護衛金門北方的鎖鑰,大嶝離大陸最近之處僅1000多公尺,退潮時甚至可從淺灘涉渡登岸,二島缺乏制高點、多沙灘,更增加了防禦的困難度。這二座小島上,駐紮了國軍40師的官兵,其中118團駐守小嶝,119團守備大嶝,40師並將預備隊1181營部署在大嶝島的唯一的制高點陽塘高地上,以防共軍妄動。

108日,1811師抵達金門,40師奉上級命令將陣地移交1131團防守,不料共軍趁二軍換防之際,於次日凌晨最低潮時,投入84252團及8784團的部隊,藉著砲兵掩護,由蓮頭方向涉渡突襲!此時40師立即展開防禦戰鬥,對涉水登陸的共軍進行猛烈射擊,並以新抵達之31團控制為預備隊,隨時策應戰局。但因二島離共軍岸砲射程太近,以致國軍雖英勇抵抗,但前線陣地旋即遭共軍佔領。10日凌晨,共軍在增援部隊的投入下,大嶝國軍被迫退守上下蟳窘,與共軍在陣地中展開激烈的血戰。

雖然大嶝守軍119團給予來犯共軍極大打擊,但畢竟寡不敵眾,被迫再退至雙滬一帶。10日白天,國軍1183營與31團先後發動逆襲,收復部分陣地穩定戰局。但40師有鑑於共軍勢必再度增援來犯,繼續堅守二島,只會白白消耗寶貴的兵力,對整體作戰大局無益,因此在給予共軍重創後,40師下達撤回金門本島的指令。藉著夜間第二次低潮的時機,駐大嶝守軍以涉渡方式抵達小嶝,與友軍118團退至後保以船運方式撤離,當大嶝守軍撤往小嶝期間,因淺灘中夾雜深溝,許多國軍官兵不幸落水溺斃,所幸共軍在48小時以上的激戰之下,亦兵疲馬困,無力阻絕國軍撤退,使國軍部隊大部撤往小嶝。11日上午,但40師與31團官兵約2000人在船隻的載運之下,依序撤回金門沙美,結束了大、小嶝攻防戰。

大、小嶝戰役雖然以共軍佔領作收,但國軍發揮大無畏的精神,面對共軍強大砲兵之下,與敵軍作近距離白刃戰,使共軍傷亡超過國軍一倍,而在最後的撤退階段中,我海上優勢再度發揮作用,將主力成功轉移於金門。而國軍也藉由大、小嶝戰鬥爭取了寶貴的時間,強化金門防務、吸取作戰教訓,為日後的古寧頭大捷奠定勝利的基礎。

資料來源: http://blog.xuite.net/liben/history/13582707

及榮民文化網 http://lov.vac.gov.tw/Protection/Paper.aspx?Para=28&Control=4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